返回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87章 保全[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www.miaoshuba.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正如范文程之前所料,所谓什么疑兵之策,在李定国这种天下宿将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当知道对方使者是想说服自己延缓进兵之时,李定国就作出判断,在天津方面的必定是清军疑兵。

    既然有此判断,明军便毫不迟疑,全军压上,也不再等中路军北渡,或是王?逅?坎哂α耍?苯影斡?鄙希?敝撂旖颍

    还分出全军几乎所有的近万骑兵,直接走雄县,往居庸关方向穿插而去。

    这是打算直接抢在满清之前,握住居庸关这个咽喉要道。

    按理来说,即便是骑兵,可北京距离居庸关也要近得多。

    但奈何,当初多尔衮入关以后,将八旗编制中的军民部落,大都也迁入关内。

    八旗制度军民一体,有些类似于唐初府兵、明初卫所,故而大军入关以后,又大肆跑马圈地,也就意味着大部分满洲户口此时也在北京周边。

    林林总总,大计有二三十万之数,却是不大可能马上出关。

    对此,当得知离间之策事败后,清廷上下顿时陷入空前惶恐当中,一如当年崇祯十七年时,李自成打到居庸关外时,崇祯君臣的心境

    都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各寻出路。

    有的主张直接不管其他八旗丁口了,只带着两黄旗,和一众宗室,迅速出关,断尾求生。

    也不乏胆子硬的,觉得可以先趁明军初至,立足未稳,主动出击一次,将其牵制在外,为撤离争取时间。

    当然,亦不乏期待南面掘河之策奏效的......

    天津三卫,即天津左、右、中三卫合称,是北京东面门户,亦是重要的北方海防关口。

    崇祯十二年,为了防御满洲势力侵犯,在天津城周围建造了七座炮台,故而,虽说之前那般声势,只是清军为了延迟李定国的疑兵,但天津并非毫无防备军力。

    而明军由于急于行军北上,队伍之后,却是没有带上炮营的重炮。

    但并非意味着李定国就没有火炮可用了,因为就在同时,自锦州壶芦岛方面的海军炮舰,就已经越过渤海湾,驶入天津卫外的大沽口。

    这个路线,倒是和后世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舰队一致。

    城中守将,正是当初让突袭北京城外的王?迮龉?亩ぷ樱?巯乱丫?惶岚挝?饣破觳骄??沉斓乃湛巳??

    以及所属十几个牛录,三千多号人马,以及万余绿营而已。

    而且到了这时候,城中士气,早已是风声鹤唳,各路人马蠢蠢欲动,处在崩溃边缘。

    所谓兵败如山倒,当明军踏上北直隶土地的那一刻开始,整个北方的满清士气都在迅速瓦解。

    此时明军兵锋距离北京不过二百里,满清治下的各府县官吏乃至军中绿营军士,都在自寻出路,哪里来的战心?

    于是乎,李定国才刚抵达天津城外,大沽口方向的明军炮舰,对着岸边炮楼一顿轰炸,就迅速引发天津城内动乱。

    苏克萨哈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如此形势,实在别无他法。

    最后干脆竟是咬牙打算带着三千多镶黄旗军士突围

    而李定国哪里能轻易放过?苏克萨哈尚未能出城门,这边明军步卒甲士,就已经在炮火之后,攀附攻城。

    城中绿营士卒毫无战心,望风即降,只是一个时辰,明军都没有付出多大伤亡,各处城楼便全部易帜,将还没出城门的苏克萨哈堵在城内。

    而在此时,让明军上下都有些不适应的战斗开始了。

    面对四面被围的境况,三千清军先是奋战半个时辰,伤亡不到两成,只待诸将苏克萨哈身陨之后,就全部主动弃械投降。

    在以往八年的战争中,清军八旗精锐,给明军留下的印象,从来都是极为坚韧耐战,非是伤亡殆尽,否则别说投降,主动撤退、溃散都是少见。

    但眼前的天津卫中,两千多镶黄旗最精锐的步军营甲士,居然大片开始主动缚手投降。

    待李定国派人主动讯问以后才知

    原来,清廷所谓最后的底牌,两黄旗,此时早就已经被掏空了,过去八年多的战争,消耗了满洲大量青壮,两黄旗部分兵力被调往辽东,大部又要留在北京,天津这边的人马,都是临时凑出来的

第87章 保全[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