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八十四章 海上决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www.miaoshuba.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山许有人会问,隔了几率半个地球的两个方向上的战争影响吗?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非常肯定。

    问得再深入一点,那就是两个方向上的战争到底会在多大程度上相互影响?

    这个答案就不那么直接了,因为从战略的高度讲,大战中的每一场战争多是相互关联与相互影响的,没有独立存在的战争,而相互影响的程度到底有多大,这与战争本身、以及战时情况有关。

    拿地面战争来说,大陆战争与中东战争肯定有密切关系,但是在距离中东更近的东部非洲,埃厄战争即得到共和国支持的埃塞俄比亚与得到美国支持的厄立特里亚为争夺存在争议的边境地区爆发的战争。当时共和国与美国均派遣军队参战。只是出兵规模都非常有限在最初阶段对其他战场上的战斗就几乎没有任何影响,而到了后期,即埃塞俄比亚军队在共和国军队的支持下攻入厄立特里亚,包围阿斯马拉后。随着吉布提爆发军事政变,这场“穷国战争”对在世界大战中的影响力就展现了出来,因为共和国不但控制了红海的南大门,还让控制着红海北大门的埃及再也无法以“共和国暂时没有进军地中海的能力”为由在战场外看热闹。

    这种小规模战争都能对其他方向上的战争产生影响,更别说主战场上的战争了。当然,也许有人会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即大陆战场与中东战场上的主力是陆军,而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主力是海军,相互影响会有多大?可以说,早就有人认为,共和国当局将空军与天军合并,把空军战术航空兵的战斗机分给陆军与海军,就是希望借此加强陆军航空兵与海军航空兵的实力,特别是独立作战能力,另外共和国在备战期间,将陆战队的重要性提高到陆军的高度主耍就体现在装备采购优先级别上,即陆战队享有与陆军同样的优先级别。也是希望陆战队能在太平洋战场上独当一面,不会拖陆军的后腿。

    暂且不说在和一观点是否正确,至少可以肯定,共和国确实有这样的准备。

    问题是,战前准备肯定无法完全满足战时需要。说得简单一点,如果备战工作能够准确到分毫不差的话,战争就不会爆发了,因为通过备战工作就能分出高下,何必让成千上万的官兵去流血牺牲呢?

    可以说,备战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的降低战争初期的压力。

    战争期间。很多备战工作的弊端都会暴露出来。

    客观的讲,共和国当局拆分空军,并且将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战术航空兵分别配属给陆军与海军,对提升陆军与海军的独立作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别的不说。在大陆战争初期,共和国陆军航空兵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就非常惊人,不但打垮了俄罗斯空军,还在支援地面部队的战斗中超常发挥。

    问题是,这种简单的拆分并没解决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基础保障体系。

    在和平时期的局部战争中,这个问题还不是很严重。虽然在幕三次世界大战前,共和国空军并没被天军吞并,战术航空兵仍然属于空军。并且得到了统一保障,但是在共和国参与过的任何一场局部战争中,空军的战损率都不到战前装备总量的一半,也就是说,不会让共和国空军启动紧急生产机制。

    在战争时期,这就是个问题了。

    众所周知,在裴承毅向俄罗斯宣战的时候,共和国就已经启动战时机制,并且首先对军工企业进行动员。这个时候,战术航空兵分家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即原本属于空军、只为空军服务的战斗机制造企业、航空设备制造企业与航空弹药生产企业需要同时为陆军航空兵与海军航“空兵服务,而且两者都很重要。

    暂且不说战斗机的生产问题。就拿航空弹药来说,在生产力还没有完全爆发出来的情况下,到底是优先满足陆军、还是优先满足海军?要知道,直到田年底,共和国才基本上解决了弹药生产上的问题,即能够为所有军兵种提供多到用不完的弹药。而在此之前,各军兵种的弹药需求都没有完全得到满足,因此得按照轻重顺序,精心安排弹药生产企业的生产工作。

    丰实上,陆航与海航的矛盾,还只是冰山一角。

    当时,共和国当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分配相对有限的战争资源,特别是用来制造各类消耗性战争物资的贵重资源。

    当然,最重要的粮食还不是问题,共和国的粮食产量早已做到自给自足。如果不是顾卫民推行的“青山绿水工程”大量耕地、特别是南方略斯特地区、西北半干旱地区与北方水土保护地区的大量产量偏低、以及不太适合农耕的土地被改造成森林与草场,以及共和国的劳动成本偏高,而且民众对生活水准耍求较高,导致“农作物工厂”在共和国几乎没有发展空间,不然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共和国还有能力成为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与仅次于美国的粮食出口国,而不是仅仅做到自给自足到大战结束的时候。共和国的粮食净出口量不到四万吨,产出与消费基本上保持平衡。

    从重要性来说的话,排在粮食后面的就是各类工业原料。

    严格的说来,电能是最重要的“工业原料”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盟国能够击败轴心国、或者说美国能够成为盟国的核心国,除了强大的国力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参战国家中,唯一不缺电的国家,也是唯一能够生产出足以制造数万架战略轰炸机与数十万架战斗机的电解铝的国家。要知道,如果以工业实力衡量的话,苏联不比美国差多少,连德国也不比美国差多少。这两个国家最大的问题就凹曰甩姗旬书晒齐伞风仇足够的电能,无法生产出足够的电解铝,而电解铝又是洲边先进战机、特别是重型轰炸机与先进战斗机的必须原料。按照得到普遍认识的说法,正是因为电解铝产量不过,曾经主宰欧洲天空的德国空军不的不放弃战略轰炸机,集中力量发展以俯冲轰炸机为主的战术航空兵战术航空兵是闪电战的核心力量。

    问题是,很多研究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战史学家都忽略了电微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多年,可控聚变核电站的主要技术难题就得到解决;并且在战争爆发前出多年开始推广普及,到战争爆发的时候,基本上所有发达国家与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电能价格都降到零,社会电力需求完全由政府承担,也就让很多人忽略了电能的重要性。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八十四章 海上决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